不同企业,其行业、规模不同,组织结构各不相同,内审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可能存在很大差异。但不管哪个企业的内审人员,他们完成审计工作要实现的目的是一样的,即都是为了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基于同样的目标,所有内部审计工作都要遵循相同的工作规则,这些规则就是内部审计规范。

  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

  按照法律效力由高到低并考虑适用范围的大小,目前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体系可划分“内部审计相关法律类规范——内部审计相关行政法规类规范——内部审计相关规章类规范——内部审计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内 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类规范”五个级次。为了更直观,我们通过上述五个级次的规范性文件做简单举例:

  第一级次:内部审计法律类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

  第二级次:内部审计相关行政法规类规范,如《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暂行条例》。

  第叁级次:内部审计相关规章类规范,如《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级次:内部审计相关地方法规规章,如《黑龙江省内部审计条例》。

  第五级次: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类规范,如《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所有内审人员都必须在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执行内审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内审人员真正具有普遍业务指导意义的是内部审计准则和职业道德类规范,这类规范又自成体系,我们称之为内部审计准则体系。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准则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三个层次,分别是:

  第一层次:内部审计基本准则。我国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由总则、一般准则、作业准则、报告准则、内部管理准则与附则共六章组成。

  第二层次: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目前我国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包括了审计计划、审计通知书、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等共二十七项。

  第三层次:内部审计实务指南。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和国际化的进一步推动,我国还将制定和发布更多具有实际操作指导功能的实务指南。

  内审人员只有充分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准则,才能有效地为内部审计工作服务,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内审人员也能在不断学习和实际操作中提高其素质和内审技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