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该不该放在一个篮子里?这是一个让很多投资者踌躇的问题。历来的投资理念总是在告诫投资者:“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然而这句话在金融界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总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去分析,不能够一概而论。

  通常而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在炒股、炒基金、炒汇等诸多投资品种的选择方面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比如拿股票投资本身而言,如果盲目地采取大盘小盘绩优绩差分散投资的策略,反而会有事与愿违的危险。

  因此,鸡蛋到底放不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并不会有一个简单特定的“是”或者“不是”的答案,而应该综合各方面的具体情况去分析。

  在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的投资理念中,首先,他不会将鸡蛋同时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因为他很清楚,如果把“鸡蛋”仅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篮子”出现意外,那么所有的“鸡蛋”都很难幸免于难。所以比尔·盖茨倾向于进行组合投资。

  和大多数投资人一样,比尔·盖茨也遵循分散风险的投区资模式。他不仅投资股票、债券这些金融项目,而且还进行房地产的投资,当然还有对公司的直接投资。根据调查,比尔·盖茨把他设立的两大基金的绝大部分都投在了政府债券上。在除股票以外的个人资产中,比尔·盖茨投资政府和各大公司的债券所占比例就高达七成之多,而剩下的部分投到的了股票上以及商品和房地产上。

  放眼投资界,像比尔,盖茨这样把分散投资做到极致的成功者不在少数,然而全球知名投资商巴菲特却说过另外一句话:“投资者应该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小心地看好它,因为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投资决策次数少的成功率自然比次数多的要高,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是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

  很显然,巴菲特先生的这个观点与比尔·盖茨的有很大的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相反的。巴菲特的投资持股是相当集中的,80%的市值分布在几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股票里。如果有一家最好的公司,同时也能承载伯克希尔的全部资金,巴菲特不介意把钱都放进去。巴菲特说:“如果市场容量允许,我没有理由很看好一家公司,却还要把钱放进第二、第三个一般看好的公司里去。”

  表面上看,巴菲特似乎和比尔·盖茨发生了分歧,其实双方都没有什么错,因为投资理财的决窍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只不过每个人所站的位置不同而已。比如巴菲特是国际公认的“股神”,自然会有信心重仓持有股票。而我们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由于自身精力有限,知识有限,是很难对投资对象有专业深入性研究的,此时分散投资不失为明智之举。

  另外,巴菲特集中投资的策略基于集中调研、集中决策。在时间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决策次数多的成功率自然比决策次数少的要低,就好像独生子女总比多子女家庭所受的照顾多一些,长得也壮一些一样。而巴菲特对于分散投资也表达过自己的意见:“需要分散风险的特殊情况是,当投资人并没有对任何单一产业有特别的熟悉,不过他对美国整体产业前景有信心,则这类投资人应该分散持有许多公司的股份,同时将买人期间隔开,例如,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人通常都能打败大部分专业经理人。”

  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说是一种极端的说法,并不意味着一定需要集中全部资金买卖某一只股票。即使是基金等大资金的集中投资也会同时涉及几个热点行业和热门股票,这不仅有利于避免“撞车”人,只而且还可以收到交替受益之利。不过在趋势明朗的条件下,对于资金量较小的散户投资者来说,趋利比分散风险更为重要。如果不敢追逐热点,无异于隔靴搔痒,这样的投资风格显然是不足取的。但鸡蛋集中在一个篮子毕竟也是有风险的,并不是所有散户投资者都能够很好掌握这样的操作风格。散户投资者如果采用集中投资法,要懂得规避风险,见好就收。同时,散户投资者虽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但适当掌握热点轮动的特点,注意波段操作,也不失为较为稳健的策略。

  其实关于鸡蛋和篮子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加以描述。首先,按照比尔·盖茨的分散投资理论,把鸡蛋放到许多不同的篮子里,然而我们每一个人的体力是有限的,篮子多了,必然也会出现力所不及的情形,无论哪个掉地上了,损失都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并不会因为还剩下的鸡蛋而开心。相反,有可能心情更紧张,手忙脚乱而打碎了其他的鸡蛋。其次,每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篮子多了,不可能对每个篮子都照顾到,有的篮子出现破损或者篮子里的鸡蛋出现问题也不一定能够及时发现,这也是造成投资损失的一个因素。而按照巴菲特的建议把所有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的话,我们虽然会因为精力和体力的集中而对这个篮子照顾得更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篮子是有出现问题的可能的,一旦篮子破了,我们面临的将是所有鸡蛋的损失,这个风险也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因此,关于鸡蛋和篮子的选择问题,始终是存在争议性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

  创造财富不容易,保住财富同样也很难。所以在当今的投资界,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使财富绝对安全。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财富呢?是学习比尔·盖茨把鸡蛋尽量分散放?

  还是按照股神巴菲特的建议集中财富去运作?这可能是很多投资人所面临的困惑之一。好的理财方法会使你的财富增值效率最大化,会使你的财富不断地稳定增加。选择理财方法,最忌讳急于求成。要把眼光放远点,好的理财方法,财富的增加像倒金字塔形,最初是慢慢地,但却是越来越快地增加。各种理财方式的投资比例是需要精心研究的。总之,中国人的钱正在走出银行,走向四面八方,去寻找新的更好的生存发展空间。

  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的量彼得·林奇在早期投资过程中是一名疯狂的分散投资基金经理,他所掌管的基金投资组合1983年共包括900种股票,后来更增加到1400种。他就像一条巨大的蓝鲸,吞食一切有利于它成长的东西。

  彼得,林奇把传统的基于经济“概况”的信托公司的那一套东西统统抛在脑后,他们把投资组合分为周期性的、公用事业性的等类别,而林奇则完全避免在股票和准备金之间、在产业部门之间做有意识的“资产分配”。然而,对他的证券组合,林奇有自己独创的见解。在股票当中,林奇分则了四个基本类别:第一,成长型公司,林奇谋求从中赚取两时到三倍的利润。第二,低价资产的“赌博”,“价值”股票或收益稳定增长的热门股票。林奇希望从中迅速赚得1/3左右的收益,然后他可以立即转移资金。第三,特殊情况及萧条眼的周期性股票。第四,防御型股票,林奇对它的偏爱超过现金。当市场行情降到最低点时,如果一位市场投资者用现金的方式拥有其证券组合的50%,在市场行情好转时,他可能要错失许多行动良机。

  彼得·林奇在自己总结的25条黄金规则中谈道:“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一不要超过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投资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至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林奇的这个转变也表明了他在长期的投资过程中对于“篮子”以及“鸡蛋”的思考和领悟,也表明了在林奇看来,投资的集中和分散,是没有一个固定模式的,需要每个人根据自己具体的投资状况去决定哪种方式更加适合自己。

  关于鸡蛋和篮子的问题,我们还是要综合来看。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作为金融投资领域的顶尖高手,虽然取得的成就同样辉煌,但是投资理念却截然不同。如果我们非要把他们两个的投资理念做一个比较、分一个高低的话,我想我们已经走上了错误的方向。因为就如同金庸笔下的武林高手一样,没有任何两个高手的武功套路是相同的,理财之道也是如此。正所谓殊途同归,无论是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还是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只要我们有眼光选好篮子,有能力照顾好鸡蛋,相信结果都会让我们的投资之路走得更加顺畅。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正是看到了篮子和鸡蛋的这种本质,所以才能够在投资领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