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花园酒店附近有一家南海鲜酒家,初建成时酒家装修得一派豪华,没想到却出师不利:酒家开张后生意平平,仅仅三个月的时间,竟亏损了二十多万元港币。踌躇满志的老板徐峰实在想不通,酒店地处闹市区,为什么生意竟会如此惨淡!是酒店的门面装修得不够档次?或是店中的服务员素质不够?还是店里做的饭莱味道不好,分量不够?所有的可能性被一一筛过,似乎都不是。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天,徐峰来到街上散心。偶然间看到西壕二马路有两家时装店,其中一家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另一家却门可罗雀,生意冷清。反差如此之大,一种职业的敏感促使他要走进两家店铺看个究竟。

  原来,生意兴隆的那家店里面除了卖高档服装外,还另辟了几款特价服装,或八折或五折优惠出售。看到这些,徐富峰眼前一亮:何不效仿服装店的做法来解决酒店经营不理想的问题?经过紧张筹备,徐峰的南海鲜酒家每天推出一款特价的海鲜莱,其价格远远低于同行的价格,并通过新闻媒介大肆宣传。这一招果然灵验,不出半个月,顾客竟神奇般地多了起来,很多食客觉得特价菜既便宜又新鲜,甚至专门慕名前来。

  和许多人所顾虑的一样,这样低廉的菜价的确让酒店有所损失,比如基围虾的市价是每市斤86元,而南海鲜酒家降价后只卖46元,不但无利可图,还要赔进去将近一半。然而事实上,食客们来此一趟往往绝不会单单要一道特价菜吃完了事的,谁能不再要上几个别的菜?特价菜上损失的,在别的菜上却暗暗补了回来,而且还要让食客们觉得价钱便宜、公道。

  就这样,南海鲜酒家一时间成了羊城人一吃为快的好去处,一炮走红了广州城。徐峰在“美食周”一个月内,单单基围虾就销出了4吨,而他所赚的钱,就更可想而知了。

  低廉的价格对消费者永远具有吸引力,以此作为赚钱的诱饵,则是一种常见的经营手法,关键是要做得巧妙。时至今日,徐峰这种“每天一款特价菜”的经营方式已经被众多有识商人奉为“生意心经”。其根本就在于,以一方之损失,赢取多方之利润。

  这样的经营手段对于商家来说是一种盈利模式,而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很多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人坑”。比如为了优惠券而消费,为了某款特价商品而被搭配销售其他不需要的东西,再比如KTV的免费送瓜子、爆米花而酒水却价高得离谱等。这些都是利用了消费者贪小便宜的心理来提升自己的营销利润。

  很多时候遇到促销,我们没有看好自己的钱袋子,结果呢,衣服买便宜的,穿了穿又觉得不好,于是再花钱买一条;买菜觉得菜场贵,去街边小贩,结果菜的质量良莠不齐最后反倒吃了亏…这种案例比比皆是,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看透那些消费陷阱。

  比如商场里,很多的打折商品都是即将过期的产品。在超市我们看到打折最多的就是酸奶,有些超市还专门为此设立了一个打折专区。虽然折扣是省了钱,但是这种临期食物会给食用者带来或多或少的安全隐患。另外,在购买临期食品之后,要在保质期之内食用完,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果一旦过了保质期还没有食用完,那只能扔掉。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购买临期产品也算得上一种风险投资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熟悉商家的一些促销“套路”,看清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我先给你一点点的小利益,让你尝到甜头,然后我再慢慢地把你引导到消费“套路”中来。因此,在利益面前,我们还是要把控好自己,有些小便宜还是不要去贪图。我们日常的消费行为,一定不能因为打折和优惠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求,只有真正地做到物有所值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优惠。面对诱人的折扣,我们不妨牢记“紧急又重要才值得买”这个标准。而沉迷于“打折省钱”的背后,暴露出的是一个人消费中缺乏自控力和克制冲动消费的能力以及一个人如何对待金钱的态度,这其实也反映出一个人的理财观念,当你能够从容自如地花钱,将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生活品质才会不断提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