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监管的内容包括财务预算的监管、资金收入的监管、资金支出的监管、资金利用率的监管,具体如下所示。

财务监管的内容

  1、财务预算的监管

  财务预算是指企业针对财务活动编制的财务收支计划,是组织财务活动以及经营的基本依据。

  加强财务预算的监督和管理,对督促参与财务活动的人员、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完成所担负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财务预算可以分为预算编制、预算支出、预算收入、预算执行。对于预算编制的监管主要是基于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对企业财务计划的制定等进行监督,需要合规、合法;对于预算支出的监管是指能否将企业资金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进行统筹,是否可以起到开源节流的作用;对于预算收入的监管主要是指在财务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风险,是否会影响企业收入来源,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对于预算执行的监管主要是指对财务活动的进度、资金的用途、收益的多少等进行监督,检查这些事项是否按照原计划有序进行,以及有无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等,争取做到有力执行。

  2、资金收入的监管

  资金收入包括很多方面,比如销售收入、服务收入、投资收入、合作收入、技术收入、筹资收入等。对企业资金收入的监管主要是指收入是否存在欺骗性、隐瞒性,是否实现了收入计划。比如很多企业存在多收或少收、错收或乱收、不收或减收的情况,就要针对这些收入问题进行剖析,找到问题根源,及时制止,以免因为企业违法而遭受惩罚。

  3、资金支出的监管

  资金支出包括工资支出、采购支出、贷款利息支出、宣传支出等。其实,从支出的本质上来说,所有的资金支出都属于企业成本范畴。所以,对于资金支出的监管就是要求能够降低成本,即对于是否存在随意扩大支出的行为、是否存在消耗性支出的行为、是否存在错误性支出的行为等进行监管,使资金支出的各种行为严格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规章运行。

  4、资金利用率的监管

  资金利用率越高说明企业的资金越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资金的利用情况包括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可以满足企业需求,呆账坏账是否及时进行清理,投资过程中是否存在投机行为等。如果企业的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就需要第一时间查找原因,防止资金闲置、滥用、挪用情况发生。

  其实,除了上述几点财务监管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包括对企业是否存在坐支现金、非法挪用、随意借支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行为进行监管,对企业是否基于国家规定进行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转账结算等业务进行监管,对企业是否基于国家规定进行无形资产的取得和转让进行监管等。

  财务监管的作用可以说是对立矛盾的,对企业财务管控既有刹车的制约性作用,同时又起到了加速的促进性作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