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经营战略已定,预算整体目标下达之后,预算方案的编制工作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牵头来完成的,最终形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详细预算表,上报企业决策层进行审批。

  根据之前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预算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执行工具。这足以将预算管理定性为企业层面的管理活动,而不是单独某一个部门的管理活动。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名员工都是预算管理的参与者,分配来的这些资源,这些钱,其实是企业的,不是某个部门可以独自决定如何使用的。所以,预算管理最主要的负责人应该是那些制定战略的企业老板。

  那为什么这件事是财务部门来干呢?我们平时能看到的,不管是前期的预算编制,还是中期的预算执行监督,还有后期的预算分析考核,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财务部门的身影。这是为什么?

  因为大方向定下后,老板不可能每一件小事都亲自处理。这时候工作就得下派,找谁合适呢?其实很简单,预算管理的重点本来就是定个目标,预计挣多少钱,预计花多少钱,绕来绕去总绕不出一个“钱”字,有谁比财务部门更懂钱呢?财务部门不但能做预算,监督也是一项基本职能,恰好满足预算管理的各项工作需求,简直就是不二之选。

  不过,工作是派好了,但问题也接踵而至。第一步的预算表编制过程就是一个“坎儿”,数据汇总十分难搞,一家企业各部门内部上传下达,以及跨部门沟通效率怎么样,这时候就能体现出来了。平时说起来都是兄弟部门,大家是一个整体,可真要到检验配合度的时候,很多企业的预算工作就卡壳儿了。

  有一个现象很常见:负责汇总预算数据的财务人员“三催四请”,有的部门就“三推四阻”,要么直接一句话,“我们部门的预算跟去年一样”,要么不按要求填表,让补充相关的材料也是能拖延就拖延。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说到底,这里面有一个思维误区。当作预算的工作派给了财务部门,很多人就认为,“这是财务部门的工作,不是我们部门的工作”,于是,有的部门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成了一个配合者,而不是参与者。这种思维误区带来的结果就是沟通效率较低。创业者必须首先看清楚这一点。

  在这种思维误导下,有的人工作心态就会发生微妙的变化,比如,我配合你,你怎么还对我提那么多要求?于是报个表、补个材料都不积极。

  其实这还只是小摩擦,更难的也有。比如,在申报预算的时候,明显某个部门上报的数据超预算了,不符合之前战略研讨会上定的大方向,财务负责人不批,还可能引起争执,甚至闹到老板面前。

  来看一个例子

  小易是一家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最近公司在编制下一年的预算。销售部门上报了超高的费用预算,小易一看,其中一条为,年初预计购置20台最新款智能手机,趁着新年活动赠予介绍新客户来的老客户,附赠的报价单合计10万元。

  这笔钱真的不少,超预算了,小易觉得不能批,就给拒了,让销售部门重报。但销售部门的负责人知道后不乐意了,直接冲到办公室说这笔费用必须批。

  双方相持不下,最后闹到了老板办公室。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不难理解。在企业中,实际上拿钱做事的都是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研发部门这些部门。他们买东西、支付工资、生产产品、市场推广、技术研发等活动都需要花钱。而财务部门,日常开销并不大,除了人工成本,最多也就是买点纸、出点打印费。

  现在,不花钱的部门要管花钱的部门怎么花钱,就像不会做饭的人,照着菜谱指点下厨的人盐要放多少,酱油应该用几滴。恐怕很多部门都会觉得:“你在教我做事?”

  说回上面小易这个例子,恐怕销售部门的负责人这么冲动,也是因为觉得小易没弄明白送手机能带来多少新客户,公司业绩能增长多少,就直接“一刀切”卡预算的行为不合理,所以产生争执。这就是在“配合者”心态下导致的思维误区,只把上报预算当成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主动参与预算制定,积极沟通预算方案。如果能在这条预算下方附上详细的营销活动方案,或者同时沟通活动用途,简单说明预计带来的收人增长数据,可能就不会出现直接被拒绝的情况。

  但反过来说,小易的表现也有很多“槽点”,预算表本身在编制阶段,预算数据都是在讨论商定中,没有绝对的卡死标准,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就盲目“砍”预算,是很不理智的。

  虽然单独看,一场营销活动就花费10万元费用太高了,但换个角度来看,这笔钱是用来回馈老客户介绍新客户的推广费,是不是10万元的广告费就显得不那么高了。甚至进一步来说,小易都没有了解过销售部门的营销活动方案,如果是介绍多位新客户并成交多少额度才可赠送,那换来的收入,可就不是10万元的费用可比的,维护好的话,新客户也能成为老客户,这是源源不断的价值。

  所以,由此可以看出:做预算,绝不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财务部门毕竟没有直接参与各个部门的日常工作,所以沟通的环节必不可少,没有与其他部门沟通的话,那做出来的预算就是“纸上谈兵”,后期执行起来处处是漏洞。

  既然老板交给财务一定的审批权限,也有其道理,的确也存在有些部门为了自己新的一年“手头”宽松点儿,本来5万元的费用,要报成10万元,这样后期执行起来自己轻松。这时财务的卡预算作用就能体现出来了。

  做预算,一个部门都不能少。销售团队天天跟客户打交道,他们能最先察觉市场的变化,知道投入多少销售费用才能拉到客户。生产部门工作在生产一线,知道做出一定数量的产品,要买多少材料,要多少人手,要多久的时间。人事部门最清楚企业的人手情况,知道达到销售目标,要招多少新人,还得给员工提供什么样的待遇才能让他们热情高涨。以上这些信息在做预算的时候都特别重要,所以,预算是一件需要企业所有部门一起参与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当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做预算这个环节中时,员工对预算方案的接受度就会更高,毕竟自己包的饺子最香嘛!这一点对于后续的预算执行是很有帮助的。方案定了肯定是要执行的,如果这方案都是财务部门自己做的,那在执行的时候就会处处受阻。但现在不一样了,这是大家一起确定的方案,如果出现超预算的行为,就得接受不被批准的现实,除非十分必要,老板同意才能支付,不然找财务是没用的。

  而为了达成这种财务牵头,企业上下各部门通力配合的局面,就必须扭转“做预算是财务一个部门的事儿”这一思维误区。凡是涉及企业整体的事情,是没办法交给任一部门来完成的,因为没有哪个部门是跳出事件之外有中立立场的。所以,只能是老板亲自下达指示,强调相互配合工作。最好能构建一套预算编制体系,企业整体下发,所有人按制度办事。

  制度的培训工作可以交给财务部门,其帮助各部门掌握预算编制办法,有哪些填表的注意事项,谁先谁后,环环相扣。最后确定各部门预算提交时间,财务部门汇总后生成预算方案,上报企业决策层审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