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保险合同必须存在风险转移

  仅仅达成了双方的保险合同,并不意味着可将交易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记录。如果要对保险单进行会计处理,那么保险安全必须涉及从被保险人到保险人的风险转移。

  监管部口认定该计划就是欺诈。亮点公司因以不当手段隐瞒冋题而受到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査处。美国国际集团也成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重点监管对象,原因就是美国国际集团有意安排此类保单并允许亮点公司在报表中将实际损失错误反映为“保险损失”。2004年11月,美国国际集团与美国司法部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和解,同意为自己向亮点公司出售有限保险产品从而帮助亮点公司虚増收入的行为支付1.26亿美元。

  帮完客户,美国国际集团也得抓聚帮自己

  若干年来,美国国际集团一直帮助其客户掩饰收益槽糕的局面。后来,美国国际集团决定利用这一专长来帮助摆脱华尔街分析师对公司的那些讨厌的质疑。美国国际集团2000年9月季报所公布的业绩并不令人满意。许多分析师对美国国际集团保险责任准备金的意外下滑表示不安,对此不断提出质疑。有些分析师还担心美国国际集团利用准备金来弥补该季度的收入。

  为应对“华尔街的质疑”并解决令人不安的准备金余额下降问题,美国国际集团在通用再保险公司的协助下,设计了一个虚假再保险计划。由于美国国际集团是通用再保险公司的最大客户之一,通用再保险公司默许并积极参与了此次欺诈。后来,通用再保险公司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这里对欺诈手法做一下描述。美国国际集团从通用再保险公司收到所谓的保险费5亿美元,用于弥补其准备金损失。同时,美国国际集团向通用再保险公司支付5亿美元进行风险再保险。与亮点公司的交易一样,此次交易背后并没有实质性经济意义,也没有发生风险转移,实际上只是现金往返而已。不过,美国国际集团可不这样处理,而是利用这一交易来不当弥补其准备金损失。

  虚值准备金往往导致虚假收入或收益,投资者应多加警惕。在与通用保险公司的虚假再保险交易中,美国国际集团可随意进行虚假收入记录,而不是弥补准备金。不过,美国国际集团的目标是増加准备金账户余额,而不 是虚増收入,至少当时不是。如果准备金属于虚假的,而且未来不存在支付,那么公司很容易通过会计做账使准备金转为报告中的虚假收入。

  这样,美国国际集团实际上从同一欺诈交易中获得两方面不当收人。首先,美国国际集团设立了虚假债务准备金,利用虚假的高额准备金余额蒙蔽华尔街的分析师。其次,通过准备金的“重新注人”,美国国际集团给自己创造了“翻身”的新机会,那就是将这些准备金转为收入。在监管部门察觉之前,该计划已实施了一段时间,而且效果不错。

  美国国际集团耗用大量时间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来共同解决公司歎诈问题。2005年5月,美国国际集团宣布了总额达27亿美元的重述声明,对之前5年错报的业绩进行了修正。2006年的2月,美国国际集团为解决作为联 邦和州诉讼全球性决议一部分的诉讼案而另付了16亿美元。

  百富勤系统公司通过続乏经济实质的软件销售来欺诈投资者

  无独有偶,通过编造无任何经济实质的交易来虚増收入的公司绝非只有保险行业。很多技术类公司似乎特别喜欢使用这种方便的骗术。例如,位于圣地亚哥的百富勤系统公司就被曝进行巨额欺诈,其中就涉及对虚假收入的确认。

  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百富勤系统公司不当记录了向经销商销售不具约束力的软件许可协议产生的数百万美元的收入。该公司显然秘密签订了补充协议,无视经销商向百富勤系统公司付款的义务,这也意味着收入不能进行记录。百富勤系统公司雇员曾经给此方案取了一个很贴切的名字:“停放”交易。百富勤系统公司往往将接近结算目的销售额“停放”下来以帮助公司完成收入预测。百富勤系统公司还通过其他欺诈手段来创造虚假收入,如开展所谓的互惠交易,而实际上完全由公司为客户支付软件购买款。2003年,百富勤系统公司对有关季度报告的业绩进行了重述,将先前公布的13.4亿美元收入减少了 5.09亿美元,其中至少有2.59亿美元因缺乏相关实质交易内容而被转回。

  虚假收入带来的是棘手的应收账款。显然,百富勤系统公司并未从这些不具约束力的虚假收入合同中收到客户的货款,其结果是资产负债表出现虚假应收账款坏账。我们知道,应收账款迅速増加往往是财务状况恶化的信号。百富勤系统公司清楚,如果増加了的应收账余额居高不下,那么分析师自然会质疑“盈余质量”。为防止出现冋题,百富勤系统公司耍了些把戏,以便使公司应收账款看似已实际收回。这些欺诈手法以不当形式降低了应收账款余额,同时也虚増了公司的经营现金流。

  讯宝科技公司的类似欺诈行为

  讯宝科技公司对缺乏经济实质收入的确认完全属于欺诈。从1999年年底到2001年年初,讯宝科技公司与南美经销商合谋伪造了超过1600万美元的收入。该公司指令其南美分销商在每个季度末提交所有产品的采购订单,即 便该经销商根本不需要这些商品。事实上,讯宝科技公司从未将产品运送到 分销商或任何用户处。相反,为了骗过审计师并使其相信交易确已发生,讯宝科技公司将产品发往公司位于纽约的仓库。不过,“损失的风险和所有权”仍然为公司所有。这样,经销商自然不需要为这些仓储的产品付款,而且可 以在他们对真正需要的产品下合法订单时无成本地退还和交换这些产品。毫无疑问,这种把戏的唯一目的就是给人一种合法销售的表象,以便讯宝科技公司进行收入确认。

  讯宝科技公司的马戏式欺诈行为。为了确认销售收入,讯宝科技公司几乎无所不做,包括损失钱财。有这么一桩奇怪的交易,讯宝科技公司通过炮制一个三方骗局来凭空创造收入。一般地,讯宝科技公司将产品卖给中间商 (经销商),经销商再销售该产品给实际客户(转销商)。讯宝科技公司就是借用这种方法来创造虚假收人:以不当手段诱使转销商从经销商处购买更多讯宝科技公司的产品,经销商转而从讯宝科技公司购买更多产品。绝对是人为创造需求的妙招!

  那么,讯宝科技公司是如何诱使转销商参与其中的呢?讯宝科技公司被指控给予转销商现金来支付他们需要的这些产品。讯宝科技公司付出巨大的加价以至于转销商可以在这些交易中转换利润。首先,讯宝科技公司向转销商支付按釆购价1%计算的奖金(讯宝科技公司称之为"糖果”)。这一交易所产生的后果是,讯宝科技公司得按比最初售价高很多的价格购回其产品。不过,讯宝科技公司并不介意这些损失,因为这一交易产生的是名义上的收入増长。

  例如,讯宝科技公司在2000年就不当确认了约1000万美元的收入,而为取得这些收入,公司给转销商先支付了1500万美元。按照这种怪异的三方骗局,讯宝科技公司实际上损失了数百万美元。该方案虽然给公司带来了所 期望的收入,但讯宝科技公司的实际损失是必须以更高的价格买回自己的产品,相当于支付了一笔贿赂费。不难发现,这是多么荒谬的财务欺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