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的外国银行比其他任何的金融中心都要多:到2008年为止,全世界有一半的国际股权交易活动在伦敦进行,并且伦敦还占有将近45%的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额,70%的欧洲债券交易额,35%的全球货币交易还有55%的国际公开发售债券。纽约在证券、保险、并购和收购、资产管理等领域规模更大,但在纽约进行的很多商业活动都是本土的,这就使伦敦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离岸金融枢纽。

  历史学家凯恩和霍普斯金写道:“尽管殖民体系已经基本解体,但是英国伦敦城的那些绅士们已经改变了路线向着新的地平线航行,在那里超越国家甚至帝国版图之外的全球机会正在向他们招手。”

  1986年的冲击加强了伦敦的离岸地位,打压了美国人的入侵,收买了所有的英国银行并撼动了伦敦金融城老伊顿公学校友的绅士俱乐部以及戴着高礼帽登陆的领主的主导地位。一个崭新的伦敦金融城价值观迅速渗透到英国的广大社会中去,“放松监管的伦敦”成为金融说客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同等程度金融监管力度的撬棍,他们这样呼喊道:“如果我们不跟着放松监管的话,钱就会都跑到伦敦去了。他们在伦敦已经那么做了,为什么我们在这儿不能这么做呢? ”伦敦金融城推动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反对金融监管的风潮,就像遥控一样解除了其他经济体和他们的银行系统所采取的监管措施。而大英帝国,似乎已经伪造了自己的死亡。

  美国的银行业出现的一次又一次灾祸都可以追溯到那些公司设在伦敦的办公室。引发美国国际集团(AIG)这家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破产危机,使得美国纳税人的1825亿美金命悬一线的问题,就出现在在伦敦设立的400强金融产品当中。2008年6月,国际原油价格随着市场操纵的骚动声一路飙升,前监管者麦克•格林伯格注意到并在给上议院委员会的证词中说,能源衍生品的监管机关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直在跟踪一个“一直在持续的秘密那就是一家位于亚特兰大的将美国所有的主要交易递送到美国的能源产品交易所,这家交易所在被英国监管,而英国向来都是缺乏对这类市场的监管的”。法庭指派的调查员在调查雷曼兄弟2008年9月破产事件中发现它使用了一种被称为回购协议的操作手法将500亿美元从资产负债表上消除,在没有美国的律师事务所敢在这样的交易上签字担保的情况下,一家位于伦敦的主要律师事务所却非常乐意提供此担保。今天,美国财富500强公司中有四分之三的公司,包括所有的大型银行,都在伦敦设有办公室。

  另一个吸引点是保密性。英国没有走瑞士采取银行保密制度而造成刑事犯罪的老路,而是采用了其他方法。英国外交部前部长丹尼斯•马克西恩回忆起他在一次欧洲研讨会上批评银行保密制度的情景,他的反对者来自卢森堡,这位与会者说:“让我反过来温和地问问你,你有检查过英国的信托法吗?我们所有的馄行家和金融律师都说如果你真的想把钱藏起来,就去伦敦设立一个信托。”在英国法律之下,离岸公司可以成为英国公司的董事,通常不可能知道谁才是公司真正的所有人。

  伦敦金融城已经竭尽全力地在20世纪80年代欢迎有钱的阿拉伯人,在90年欢迎有钱的日本人和石油资源丰富国的非洲人,最近它又在像塞浦路斯这样的导管港口的帮助下,向俄罗斯的寡头大献殷勤,为他们提供超出俄罗斯法律实 施范围的避难所。到2008年4月为止,有100家前苏联国家的公司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这些独联体国家的公司证券交易量大约价值9500亿美元。在伦敦居住着约30万的俄罗斯人,俄罗斯人拥有英国顶级的足球俱乐部,俄罗斯亿万富翁亚历山大•列别捷夫还拥有《伦敦晚报》和《独立报》两家报纸。其他许多人是被英国宽松的税收政策以及伦敦金融城“不问,不说”的文化所吸引。2010年2月,俄罗斯的副总检察官亚历山大•兹维亚金采夫说,“伦敦格勒”有时就好像是“漂洗犯罪资金来源的大型自助洗衣店”。

  2009年1月英国银行劳埃徳(TSB)在承认秘密将伊朗和苏丹的资金导入美国银行系统后被美国司法系统处罚了3.5亿美元。曼哈顿区检察官罗伯特•摩根索解释了劳埃德银行是如何在日常操作中不对来自伊朗的付款进行特征确认,而使这些电汇未经审查便流入美国的金融机构的。尽管近来很少有证据表明,但是美国在丑闻之后将银行家送入大牢并制裁当事银行却是有很长的历史,英国则恰恰相反,政治作家洛宾•拉姆塞说:“在这个国家(英国)银行家是不会进监狱的,最多只会有人朝这些银行家们的房子扔鸡蛋,仅此而已,不会造成什么别的后果。”法国调查组的官员伊娃•卓立以海外人士的观点概括这次事件时说:“伦敦金融城这个城中城,是永远不会把任何一条甚至很小的信息透露给外国检察官的。”

  伦敦的下一个离岸吸引点被称作永久住所规则,这个概念的来源本是为了帮助殖民者确定他们在帝国中的永久住所。一位英国在印度的殖民行政官可能是印度的居民,但是永久住所却是在英格兰。英格兰是他们“自然的”居住地, 所以他们必须遵守英格兰法律。相反,如果一个印度人住在伦敦,那么他也将保留印度永久住所,永远不会完全的英国化。1914年扭曲的税法允许那些永久住所不在英格兰的居民在世界范围内的收入免除交税,也就是说只有他们实际在英国取得的收入才需要交税。原本用来区别外国人的法规现在却用来区别普通的英国居民,并且这就是今天本质上的情形。一个“无永久住所”的对冲基金所有人可以确保他所有的收入都是在英国之外入账,从而逃脱在英国须缴纳的税款。

  现在大约有6万名无永久住所的居民居住在英国,包括希腊船王、俄罗斯寡头足球俱乐部所有人罗曼•阿布拉莫维奇、沙特公主以及印度钢铁巨头拉克希米•米塔尔,他们都只需要缴很少的税。这仅仅是为了在系统上再加上一层谬论,许多无永久住所的居民实际上就是在这个国家出生的,包括阿什克劳•福特勋爵。出生在英国的苏塞克斯郡并作为英国上议院的一员,阿什克劳•福德在纳税方面,却是心向拉美国家伯利兹城的。

  2006年《泰晤士报》的一个调查发现英国五分之四的亿万富翁居住在英国,却并不都是无永久住所的,他们的财富总和估价为1260亿英镑却仅仅缴纳了1470万英镑税款,其中三分之二还是由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投资做真空吸尘器的簷姆斯•戴森一个人缴纳的。就比如说,他们在那些资产上会获得7%的收益,然后按4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他们的纳税额会超过35亿英镑,大概是他们实际缴税的25倍还多。商业帝国中包含众多离岸信托和公司的名人企业家理查德•布兰森先生,在2002年说如果他没有通过离岸结构合法避税,那么他现在的集团会只有现在规模的一半大,英国媒体都对布兰森表示敬畏。

  伦敦城在全球金融中再次扮演了一个重要的准离岸角色:许多监管机构或者对全球贸易产生影响的机构都设在这儿。距市长大人的府邸几码之远坐落着一座现代主义的楔形建筑,看起来就像一座被玻璃覆盖的踩着高跷的轮船,这里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总部,负责为全世界范围的公司如何发布它们的财务数据设定规则。超过100个国家使用它的标准,并旦没有采用该标准的美国目前也正在寻求将联邦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合并。国际会计准则将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财务数据合并成一个单一的数字,也许还会打破地域的限制。

  这样说吧,一家公司也许会发布它的全部利润来源于非洲,但是没有办法将数字拆分开并计算出每个国家到底有多少利润。世界上超过60%的贸易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这其中有巨大的不透明现象存在,美国价值几万亿的跨境资金流的基本信息会简单地从视野里消失。在国际会计准则下你经常不能发现究竞谁真正拥有这些公司,并且因为跨国公司往往更加复杂,这种问题就变得更加严重。

  理査德•墨菲是一名比其他人做出更多的努力希望将此提上大众议程的注册会计师,他向我们简单地描述了这个问题,“一家公司在任何地域经营都需要 得到代表当地人民的政府颁发的营业执照,并旦有为收益作账的公司责任,这是管理和经营责任的本质,却被国际会计准则故意地遗漏,我们反而发现公司会假装它们在从事跨国经营,但是它们实际上却没有。”如果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要求跨国公司按照国家规定将财务信息分割,并且公开它们在每个国家从事的经营业务,这将极大地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告诉投资者他们的钱被用在了何处,帮助政府了解它们是如何被离岸策略剥削和竞争市场是多么的扭曲,帮助公民了解到底是谁在他们的国家经营,并且给了经济学家们新信息这样一个无主的宝藏,帮助他们了解国际市场是如何运作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