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研究学派往往将财务报表视为投资者获取公司信息的唯一来源,因此,公司管理层可能通过选择会计程序来影响财务报表数据,从而误导市场,影响股价,导致市场无法区分高效率和低效率的公司,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有必要对公司管理层的会计选择进行严格限制,甚至要求所有的公司采用同样的会计程序。这便为制定约束财务报表信息的制度框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了更为有效地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必须深入了解这一制度框架。

  (一)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财务报告概念框架是经典研究学派的重要理论成果。经典研究学派认为,应当根据一套既定的概念、原则和目标来推导出正确的会计方法。因此,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可以说是“准则的准则”。对于财务报表分析而言,概念框架是理解财务报表信息的重要基础。

  由此可见,经典研究学派坚持了这样一种观点:维持以过去为导向的、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信息对前瞻性的投资者是有用的,财务报表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评估未来收益。

  如何利用存在一定误差的财务报表信息对未来进行合理预测,需要财务报表分析来起到“桥梁”的作用,以使投资者能够在公司过去业绩和未来前景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

  (二) 会计准则

  为了限制公司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一各个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准则来对资产如何计量、负预何时记录、收入何时确认、费用何时应计等重要会计问题进行约束。会计准则带来的“硬约束”,无疑增加了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但是,会计准则也无法确保会计信息完全真实可靠,主要原因在于:

  1. 会计准则无法完全排除公司管理层的会计选择。会计准则日益增加的统一性和限制性是以牺牲公司管理层在报表中反映真实业绩的灵活性为代价的。对于会计处理并不取决于经理私有信息的经济业务而言,严密的会计准则或许能够发挥最 佳作用。但是现实中的对大量业务的经济评价往往涉及到许多判断,这使得赋予公司管理层一定的会计选择权极具潜在价值,因为这种权利可以使得公司管理层在对外报表中披露内部信息,增加财务报表的相关性。此外,如果会计准则过于“刚性”,可能诱使经理为取得期望的会计结果,耗用经济资源对经营业务进行重组。因此,现实中的制度安排是准则制定机构享有一般准则制定权,而公司管理层享有 剩余准则制定权,即会计政策选择权。

  2. 公司管理层可以通过致股东信、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报表附注等形式披露信息,而这些信息的披露也是影响财务报表质量的重要因素。

  3. 会计准则本身可能歪曲信息。财务报表具有许多潜在的经济后果,影响到财富在不同利益集团间的分配。各利益集团很难就何为“最佳”准则达成共识,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很难完全按照概念框架来推导,它必然涉及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关系。关于“最佳”会计准则的争论不仅强调传统的“技术”问题,例如何种方法才能促使收入和费用的最佳配比,而且也会涉及到经济后果问题。正如泽夫(1978)所言,会计准则在许多情况下只是“微妙的平衡”,这种准则制约下 的财务报表,必然包含着许多政治问题,呈现出各种偏好,甚至是以牺牲报表信息 的准确性为代价的。而且一些会计原则本身也可能导致报表信息失实,比如出于稳健性原则的考虑,会计准则往往要求研发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但对于许多高科技公 司而言,巨额的研发费用对于提升公司价值极有帮助,将其费用化将导致公司价值被低估。

  会计准则体系制约下的财务报表中仍然存在诸多陷阱和不足,恰当的报表分析不应将原始报表数据视为“想当然”的信息输入,仍然需要通过一定的会计分析过程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

  (三) 外部审计

  外部审计的制度安排通过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注册会计师)评价公司管理层编制的财务报表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一步限制了公司管理层歪曲财务报表的可能性,提高了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和可信程度。尽管外部审计的有效性有时会受到质疑,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通常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财务报表派生信息。有效的财 务报表分析要求在分析之前研读审计报告,对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形成初步印象。 此外,“不干净”意见(如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和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指出了财务报表中的“髙危区域”,这有助于财务报表分析者确定相应的分析重点。

  (四) 法律责任

  虽然提供前脆性预测信息无疑有助于投资者的决策,但这样的信息披露准确程度较低,且受到法律诉讼的威胁,从而降低了公司管理层披露前瞻性信息的积极性,影响了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这意味着,财务报表并非“万能数据库”,公司管理层也有许多难以在报表中披露的“难言之隐”,因此,应当注重对其他信息源的发掘。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