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通过以下视点,从另一个侧面看一看1990年日本股市的狂泻。

  1989年,东京证券市场尚沉浸在“债权国行情”中时。日本银行于1989年5月改换了货币政策,可是日本的股票市场却视若无睹般地继续攀升。这一年的下半年,日经平均指数开始上升,在其过程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降价的品牌多于涨价的品牌。这说明,在市场基调相对较弱的情况下,日经平均指数的上升很有可能是经过某种操作的。

  1990年以后的股价暴跌中,有人认为美资大型证券公司活跃的差额交易起到了很大作用。若以上述1989年的日本股市行情为前提进行判断的话,就不难看出对这种见解是不应不屑一顾的。

  所谓差额交易,是指在股票的期货和现货之间进行交易时,以少额股金,有时甚至能左右整个市场的交易。有关人士事后断定,引发美国的“黑色星期一”的导火索,事实上正是差额交易。于是在那场美国股市灾难之后,美国的大 型证券公司都开始控制使用这种金融技巧。

  另一方面,“黑色星期一”以后,根据美国放宽管制的要求,日本的股票市场不得不引进并接受价格变化较快的“日经225期货”。据传,日本曾试探过可否以价格变化较缓的东证指数期货取代“日经225期货”,但是没有得到认可。从未引进过期货交易的日本股票市场,甚至没有禁止差额交易的管理规定。有的美国证券经纪人说,日本股市的暴跌正是冲着其股市的这一特点来的。

  美资大型证券公司或许就是看着日本泡沫经济后期的股价动态采取的行动。期货和现货当中,往往首先是价格易变的期货被买空卖空地进入交易。而当期货跌幅过大时,现货价格就会看涨,于是现货又会畅销。期货看涨,之后便是现货……这种交易通过最新式的尖端金融技术得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于是这种交易也就有条件成为日经平均指数急剧下降和股市暴跌的导火索。

  无论真伪,至少像美国在“黑色星期一”以后进行的有关那次股市狂泻过程的调查研究,日本大藏省也曾做过,并且结果大同小异。就是创造出大量炒卖股票手法的日本大型证券公司,对这些“尖端金融技术”的潜能也不能不感到意外。

  如果日资证券公司在纽约股票市场釆取和美国同样的行动,又会在美国国内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呢?想到这些,我们不得不承认“华尔街标准”是存在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