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突然出现的两个经济大国的一体化与贸易、资本两个方面的非对照性,作为国际经济中的实际状况是极为异常的现象。霸权国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会发展到什么程度,这是任何人也无法明确说明的演变过程,而新兴的大债权国日本所孕育的问题就更谈不上明晰。

  美国的经常收支赤字呈增势是70年代以来的现象。表面上的经济繁荣掩盖不了赤字好转无望的失落。到 1985年,美国的对外净债务已达1000亿美元,况且高达10%的长期利率,第二年便在账面上累计了100亿美元的利息债务。债务与利息如滚雪球般地增加,据估算,5年后将达到1万亿美元。这无疑是苦于高利率带来的债务自行增殖的发展中国家的模式。美国若想摆脱困境,就应该通过改善产业竞争力扩大贸易收支的顺差,这才是我们在进行评论时应该指明的理所当然的解决途径。

  不过,当时日本的资本输出,可以说是高科技产业显示出的强劲的竞争实力,搭上了美元坚挺的顺风船获得的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结果。也就是通过最有利的有价证券综合运作(将证券或债券组合起来的有计划的投资行为),以债券投资的形式,走向了对美国资金还流的极端。

  1985年4月,美国由于对外投资收益的增加终于实现了贸易外收支的顺差,日本则如同前面提到过的“维多利亚循环”,达到了由贸易收支顺差、经常收支顺差带来的对外资产进入自行增值阶段的状态。而在“维多利亚循环”中,英国通过债券投资得到的平均利率不过是5% ,可是日本对美投资的收益却享受了高达10%的利率,对自行增殖速度的预测也是惊人的乐观。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健全的经济关系。于1985年上半年,曾作过如下评论:

  “日本快速的大债权国化孕育了极大的问题,这种状态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为国际社会所接纳。纵观英国、美国的先例,核心的资本输出国同时还应该是世界货币国,在数十年中成为世界政治、军事的核心。在缺少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日本一味扩大对外资产,到底能否被国际社会接纳? 如果有人批评日本固守'利息无成本',我看是不幸而言中。”

  美国的异常的高利率政策,正是考虑了美元汇率风险的,不过, 超出预测的是,事态发展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发达国家首脑会议”及其后的“国际政策协调”,究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