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暴

  审计风暴一词起于2003年,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连续几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上所作的审计报告,公开掲露了一些严重的违法违规事件和腐败行为而被媒体称之为“审计风暴”。这一提法得民心、顺民意,为全国广大人民所接受,国家所 重视。至此“审计风暴”在全国掀起,它荡涤了以权谋私的污泥浊水,席卷了违法乱纪的阴霾。

  李金华说:“审计不是风暴,而是透明。”媒体所称的“审计风暴”,“其实是审计报告的轰动效应。审计报告是审计风暴的载体,审计报告之所以引起风暴效应,一是敢于揭露违法乱纪的严重问题;二是公开透明,不仅是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而且是向全国人民公告;三是纳税人对犯罪行为,群情激昂,公开谴责,因此产生一些风暴式的轰动效应并不奇怪”。

  审计署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审计工作始于1999年,但称之为“审计风暴”却是在2003年。该年的6月25日李金华审计长全文公布了牵涉很多严重部门的审计报告。

  审计风险

  所谓审计风险即审计取证不充分或者取证不恰当而作出不正确的结论;审计的技术方法达不到控制整体风险的要求从而造成审计失败。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1、政府和社会期望值的提升,加大了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2、外部环境有待健全,造成审计面临着愈来愈大的风险。3、对象的复杂性和范围的拓宽,增加审计的压力和风险。4、部分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欠缺,易产生审计风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