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有现金为证的真实获利,还是生拼硬凑的虚假获利呢?不要受他人意见左右,请你自行判断。

  何谓市场观点——下面,我们应该思考一下,市场对于目标企业的评价究竟如何。对于上市企业的股票分析有着各种参考标准,将市盈率作为衡量市场观点的典型依据。读者朋友请将目标企业市盈率与日经平均指数市盈率进行对比,如此一来,你便可以通过市场整体行情,了解目标企业还具备多少成长潜力。

  如果目标企业市盈率高于“日经平均指数”,则意味着市场赋予了该公司较高评价;反之,若低于“日经平均指数”,则表示市场给予目标企业的评价是“无成长空间”。

  在此我们需要注意,市盈率是以权责发生基础制为基准,由每股市价除以每股盈余得出。因此,即便企业采用激进型获利调整虚增获利。

  类型一:市场评价高,且获利名副其实

  市场评价高,且获利已落实为现金的企业均属类型一范畴之内。只可惜像这种堪称“货真价实的优质企业”,委实少之又少。

  市场对于类型一企业的评价,必然涵盖了获利性质分析,因此这类企业其市盈率大多较高。单纯因为“此公司性质优良”而购进股票,投资人获取高额回报的概率有限。

  购买此类企业股票的最佳时机在于——“突发一项由外界负面信息引发,其责任不可归咎于企业的事件”,或是“企业某期获利骤然下滑”,从而导致该企业股价大幅跌落。一旦逢此良机,我们便可以考虑趋身进场了。即,购进类型一企业的 股票必须“静待良机”。

  类型二:市场评价低,但获利名副其实

  类型二企业的特征为:市盈率不高,至多达到市场平均值,甚至会低于市场平均值;获利成长并不抢眼,但营业现金流量却呈稳定增长趋势。

  在类型二中,某些釆取保守型获利调整(隐藏获利)的企业,如果再进行适度的利益调整,企业的市盈率也许会走得更低。并且,此类企业对于下期业绩的预测往往持保守态度,因此,一旦经营环境有所改善,其业绩预测亦存在向上修正的可能。

  属于类型二范畴的企业,若无特殊促销活动,业绩预测大多倾向于保守。因此,此类型企业股价上涨不易,很难跻身人气股之列。

  但是,此类企业却受到私募基金组织与投资银行的高度青睐,这是由于其股价下跌风险有限,且一旦被并购,又会产生额外的溢价空间。

  而且,如果外在条件有所好转(如原料价格下跌、开发出令人惊叹的人气商品等),此类企业的成长潜力便会迅速被激发出来。须知,此类企业的获利调整已进入极度保守状态,因此营业额或成本一旦有所增减,便很快会在获利上反映岀来。

  综上所述,与机构投资者有所不同,如果是愿意静待获利是此中典型。

  进行会计操作的企业,即便经营环境出现好转,促进其业绩有所成长,但所获利润却须用以偿还提前计提的获利,因此本期获利根本无法实现增长;而采用保守型获利调整的企业,一旦市场环境略有好转,其业绩预测便会随之进行向上修正。 两者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当然,机构投资者会去购买这种伪装的成长股,但他们对于此类股票的虚假成长状况早已了然于心,已经做好了随时退场的准备。因此,一旦他们得知该股票成长不再具备溢价空间,便会在片刻之间抛出所持股票。

  然而,绝大多数散户投资人对于此类企业利用会计操作、制造获利假象一事,却不甚了了,尚认为“这是一只极具潜力的成长股”,随之贸然进场购买此类股票。结果可想而知,股价大跌,散户投资人被套牢,而机构投资人却抢在股价大跌前,将所持股票由买进转为卖出,从中狠狠赚上一笔。

  只要营业收入、获利均呈正增长状态,即便只是账面假象,市场依然会赋予该企业股价高额溢价,因此,投资类型工企业的潜在风险不会立即显现出来。然而,只要该企业预支了未来获利,其获利的溢价空间终有一天会荡然无存。届时,股价下跌的幅度、速度将超乎我们的想象,那些经验尚浅的散户投资人必然在劫难逃。

  属第四种类型的企业,非但市场评价较低,且获利又有做假之嫌°

  在此范畴内,部分企业股价非常低廉,不过读者朋友请注意点,即绝大多数会计方面存在疑点的企业,其内部管理均不完善,因此我们根本无法得知该企业内部是否还隐藏着其他风险。

  如果在面对前文提及的类型三股票时,投资者善于卖空且能够掌控风险,则应该会有所斩获。但在面对类型四时是否同样能够如此呢?须知,类型四股价本身已经极低,即便卖出该股票也不会存在多少获利空间,而且尚不知日后又会涌出何种负面信息。因此在购买该股票前,最好慎之又慎。我的意见是——面对类型四股票时,还是再观望观望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