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增加投资者能够获得的回报。成功的证券分析可以鉴别出那些未来回报可能高于其他类似风险股票的股票;同时,它还能分辨岀那些回报可能低于这一水平的股票。假设所有被错误定价的证券最后都可能恢复它们的真实价值,那么证券分析的工作就可以归结为识别定价高于或低于其“真实价值”的证券。因此证券分析的重点是估值。成功的证券分析能够帮助我们买进价格低于真实价值的股票,从而使我们在其价格回复到正确价值时得到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与之类似,成功的分析还能够发现售价过高的股票,而我们就可以避免购买这些股票或者将其卖空。

  增加投资收益是证券分析的目的。那么,投资收益要达到什么水平,证券分析才能被视为成功呢?我们将同时期不作分析所能获得的回报作为衡量证券分析成功与否的标准。在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事情来讲,不作努力只会产生最差的结果。然而对于投资活动来说,如果什么都不作,最后得到的则是处于平均水平的结果。通过购买并持有一项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或者共有基金,我们通常就可以赚取与市场平均水平非常接近的收益(对不作努力来说这是一个不坏的结果)。假如我们在证券分析中投入了大量的努力和成本之后却仍然只获得了与市场平均收益持平的回报,那证券分析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证券分析的目的就是要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通过确定证券分析的目的——获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我们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极难跨越的障碍。赚取出众的回报,要求我们挑选价值被低估的证券。然而,有效市场假说却指出证券的定价始终是正确的。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就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有效市场假说确实能够解释很多证券价格行为,同时它还能解释为什么几乎不存在任何一种投资策略可以始终赚取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大部分共有基金虽然由受过良好训练并且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管理,却连将收益维持在市场平均水平都做不到,更不用说得到更高的回报了。因此,要将证券分析做得成功是一项挑战。

  不过希望仍然是有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无效之处”。现在很多研究人员相信即使证券价格在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正确的,市场上有时也会出现错误定价的情况。如果一个分析师能够分辨岀这些定价错误的证券并进行交易,他就可以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也就是非正常收益。要想获得成功,分析师必须要比其他人更聪明或者能比其他人更快地对信息做出反应,或者能比其他人做得更加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