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信用分析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流动性和债务的资产保障程度,这些信息主要从资产负债表中获取。但越来越多的分析人员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才是公司能否保持持续流动性和资产保值增值的最终决定因素,因为较 强的盈利能力是公司未来拥有充裕现金流的保障。基于此观点,损益表不再只是权益分析的关注点,同时也是信贷分析的重要内容。

  信贷分析需要关注损益表中的各种经营效率指标。这些指标的高低体现了公司盈利能力的强弱,将影响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的增减,进而影响前述各种债务比率指标。此外,企业的流动性和清算能力很大程度上是由经营活动效率决定的,虽然企业经营活动能力很强时也可能会在短期流动性方面遇到困难,但更常见的情况是由于经营盈利能力不佳而导致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和长期清算能力出现困难。

  资本化的利息

  并非所有的利息费用均体现在损益表中。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某些利息费用可能被资本化,从而进入资产负债表。比如在建工程的专项借款利息费用就被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中,并在随后的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分期摊销。

  经营性租金

  有的经营性租赁实际上是一种表外融资方式,其经济实质与融资性租赁并无太大区别。因此,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应当将经营性租金中的隐含利息考虑在内。

  利息收入

  公司的银行存款、短期投资等资产往往会产生可观的利息收入。许多人认为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应当从利息费用中扣除利息收入,但这种做法可能歪曲企业的信用质量。比如企业可能在短期内拥有大量的闲置资金,并投资于一些有价证券,这可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利息收入。如果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从利息费用中扣除利息收入,那么就会得到很高的利息保障倍数。因此,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考虑利息收入可能会导致高估未来的利息保障水平。当然,如果企业长期将大量资金投资于可以产生利息收入的有价证券(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某些税收上的优惠可能这么做),那么在计算利息保障倍数时将这些利息收入考虑在内也是合理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