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益审计是审计机关对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所进行的评价。效益审计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20世纪40年代,凯恩斯主义的兴起使政府职能迅速扩张,公共支出急剧增加。在这一背景下,各国逐步将效益审计纳入法律、法规规定,使效益审计成为了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如1973年瑞典《国家审计局法》,1977年加拿大《审计长法》,1977年新西兰《公共财政法》,1979年澳大利亚《审计法》,1983年英国《国家审 计法》等都相继将效益审计明确为审计机关的职责。1986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第十二届国际大会上通过的《关于效益审计、国有企业审计和审计质量的总声明》,首次给效益审计下明确的定义。

  效益审计成为武汉办工作新亮点

  2006年审计署驻武汉特派办在效益审计中查出损失浪费问题金额近7亿元、直接侵害人民群众利益问题金额2.2亿多元,为被审计单位挽回经济损失逾2亿元。

  该办的效益审计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着力掲霧重大损失浪费问题

  在对公路收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世行贷款种子商业化和农业开发、三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资金、国有特大型企业等多个项目的审计中发现,一些世行贷款项目资金基本没有发挥效益形成损失浪费,近8000万元建设资 金由于设计施工失误形成损失,1.8亿多元国有资产因投资失误面临损失风险,逾7000万元建设资金由于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原因无法发挥效益。

  2、重点关注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

  在对重庆市万州区、忠县三峡移民资金的效益审计中,该办紧紧围绕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选定移民培训费、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工矿企业移民资金三个效益审计专题,深入分析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益,注重从制度层面分析原因,并提出了整改、完善的建议。

  3、积极研究大型国企环保效益审计

  在某钢铁集团经济责任审计中,该办针对钢铁企业是“能耗大户和污染大户”的现状,增加对企业能耗效益及环境效益的综合评价内容,通过数据分析企业生产造成的污染对当地生态环境及群众生活带来的严重影响,评价后收到了良好效果。

  4、深入分析有关政策效应

  在武汉市住房公积金审计中,该办对公积金制度设立初始目标的实现程度、制度执行的效用和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并从公积金政策制度、管理体制、决策机制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撰写的效益分析专题报告引起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高度重视,湖北省政府为此专门出台文件,制定了6条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措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