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权益公司努力寻找价值被低估的投资机会,采取改良措施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然后再把公司卖掉。出售公司的方式常常是首次公开发行(IPO)。有人会想,出售后目标公司得到了合理的估值,短期内应该没有再次被收购的机会了。通常情况是这样的,但是也有大量的例外,私人权益公司持有的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后,很快又被收购了。2005年8月,在KKR和凯雷集团将泛美卫星控股公司公开上市后,6个月不到就宣布把泛美卫星控股公司再次卖给国际通信卫星有限公司。类似地,2006年,凯尔索公司将厄尔乔根森公司首次公开发行上市,之后不到一年,厄尔乔根森公司就决定与信心钢铁和铝业公司进行合并。尽管在首次公开发行中,公司的价值反应了预期现金流经过风险调整后的现值,但是这一价值并不包括收购者看到的公司合并后的协同效应价值,因此这些交易仍是有意义的,这些很快进行的并购交易并不经常发生,但也并不罕见。

  一些人批评有些私人权益收购者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具体的事情,被收购的公司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私人权益收购者以低廉的价格买入公司,然后粉饰一下财务业绩,再以较高的价格出售,公司的价值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增加。在这样的收购中,目标公司的股东有时会鼓励藏事会拒绝接受收购,并认为公司自己也能够实施那些私人权益购买者可能采取的改善措施。但是这里存在疑问,为什么在私人权益收购者出现之前,管理层不采取増进公司价值的措施呢?


相关阅读